今天我们从李鸿章的背景、历史事迹、洋务运动、《马关条约》、《辛丑条约》和对李鸿章的评价来展开说说吧。

李鸿章
李鸿章的背景:
李鸿章(1823年2月15日-1901年11月7日),本名章铜,字渐甫、子黻[fú],号少荃(一作少泉),晚年自号仪叟,别号省心,安徽合肥人,晚清军政重臣,淮军创始人和统帅,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,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、外交家、军事将领。世人多称“李中堂”,又称“李二先生”、“李傅相”、“李文忠”。
主要历史事迹:
道光二十七年(1847)中进士。同时,受业曾国藩门下,讲求经世之学;1858年冬,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;1860年,统带淮扬水师。湘军占领安庆后,被曾国藩奏荐“才可大用”,命回合肥一带募勇。同治元年1862,编成淮勇五营,曾国藩以上海系“筹饷膏腴之地”,命淮勇乘英国轮船抵沪,自成一军,是为淮军。
1863年和1864年李鸿章率淮军攻陷苏州、常州等地,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。
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(今江苏南京)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。同年,署理两江总督,调集淮军数万人赴中原对捻军作战。
轮船招商局(1873年1月14日):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。
北洋水师(1888年):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。
保险招商局(1875年):中国保险业的开始。
招商局(1872年):建立了第一家招商银行。
电报总局(1880年9月18日):当时最为先进的通信手段。
江南制造总局(1865年9月20日):中国第一个大型兵工厂。还有上海机器织布局(1882年)和上海广方言馆(1863年3月11日)。
甲午战争中(1894—1895年),因诸种失误,使北洋水师覆没,战后作为特使与日本签订《马关条约》(1895年)。光绪二十五年(1899年),被启用为两广总督,翌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,参与“东南互保”,并奉命北上谈判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年),李鸿章与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同列强签订《辛丑条约》,不久后即病逝于北京,享年七十九岁。死后获赠太傅,晋封一等肃毅侯,谥号“文忠”。

洋务运动
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:
洋务运动,又称自强运动。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以李鸿章洋务派以“自强”“求富”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、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,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,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。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。
1、以“自强”为旗号,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,创办新式军事工业,训练新式海陆军,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。如:江南制造总局、福州船政局、天津机械制造厂等一系列军用工业生产厂。
2、以“求富”为旗号,兴办轮船、铁路、电报、邮政、采矿、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。如:民用企业(轮船招商局)。
3、创办新式学校,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,培养翻译人才、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。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,就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。
作用: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,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,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,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。
失败原因:包括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、缺乏完整的计划、主事者见识不足、守旧人士的反对、官僚政风的败坏等。
教训:洋务运动中,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“自强新政”,但由于他们都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,根本无意于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,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,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。

1895年签订《马关条约》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、李经方
马关条约主要内容:
中国承认朝鲜独立;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、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;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;开放沙市、重庆、苏州、杭州为通商口岸;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。
影响:《马关条约》的签订,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。随后几年中,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,划分势力范围,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,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。

中国清政府代表奕劻、李鸿章与英、美、俄、法、德、意、日、奥、比、西、荷十一国外交代表
辛丑条约主要内容:
清政府赔偿白银4.5亿两;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对列强的活动;拆毁大沽炮台;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;在北京划定使馆界,允许各国驻兵保护,不许中国人居住;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,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。
影响:《辛丑条约》的签订,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负担,还严重损害了国家主权。从此,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,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。

李鸿章
对李鸿章的评价:
对李鸿章的评价争议还挺大的,有人觉的他功大,也有人觉的他过大。我觉的吧李鸿章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。他在平定太平天国、兴办洋务等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,并在京师特建专祠,享汉臣未享之荣耀。同时,他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 一。但是,他在对外战争中指挥失当、极力妥协,签订了卖国条约。所以对于李鸿章的评价,客观来看,李鸿章的功过都存在,也没有是功大还是过大那么偏激的讨论,他既有建树,也有缺陷。我们应该全面看待历史人物,既要肯定其贡献,也要批判其错误,以此来更好地认识历史和现实。
每日小知识:《天津条约》签订是1858年6月27日、《北京条约》签订是1860年、戊戌变法是1898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