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人物百科 >

比干之死:史上第一“忠臣”,纣王为何非要他的七窍玲珑心?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8-14 09:37:41     编辑: 千年一叹

引言:
在中国历史上,比干的名字几乎成了“忠诚”的代名词。他是商朝末年的贤臣,因直言进谏被纣王剖心而死。但比干的故事,远不止“忠臣惨死”这么简单——
他为何被称为“天下第一仁”?纣王为何对他恨之入骨?民间又为何尊他为“文财神”?

今天,我们就来揭开这段三千年前的悲壮历史。


一、比干是谁?商朝最后的“王室良心”

比干,子姓,商朝王室后裔,按辈分是纣王的叔父。他20岁就辅佐纣王父亲帝乙,以贤能闻名。

当时商朝已衰,纣王(帝辛)沉迷酒色,宠信妲己,建酒池肉林,滥杀大臣。比干身为少师(相当于宰相),多次劝谏,但纣王充耳不闻。

二、七窍玲珑心:史上最残酷的“忠臣之死”

《史记》记载,比干见纣王暴虐,叹道:“主过不谏,非忠也;畏死不言,非勇也!”于是连续三日进宫劝谏,纣王大怒:“吾闻圣人心有七窍,信有诸?”竟命人剖开比干胸膛,取心验看。

比干,死后,纣王仍不解恨,下令诛杀比干全家。其妻陈氏怀有身孕,逃至山林,生下遗腹子,后为周武王赐姓“林”——这就是“林”姓的起源

三、比干死后:为何被尊为“文财神”?

比干的忠诚震撼后世:

  • 孔子称他为“三仁之首”(另两位是微子、箕子);
  • 北魏孝文帝建庙祭祀,封为“忠烈公”;
  • 民间尊他为“文财神”,因他无心,故不偏不倚,公平分财。

至今,河南卫辉的比干庙仍是海内外林姓宗亲的祭祖圣地。


四、历史谜团:比干之死的真相

  1. 纣王为何如此恨比干?
  2. 比干代表旧贵族势力,阻碍纣王集权;
  3. 传说妲己陷害,称比干是“妖人”,需取其心做药引。
  4. 比干真的被剖心了吗?
  5. 《史记》明确记载此事,但后世学者推测,可能是纣王“诛心”(政治清算),而非真的解剖。


结语:
比干用生命诠释了“文死谏”的极致。他的故事,不仅是忠臣的悲剧,更是一个王朝崩溃的缩影。三千年过去,他的精神仍在警示后人:
当权力失去约束,忠诚便成了最奢侈的牺牲。